中医帮助“老慢支”患者过冬!

2017-09-05 13:45:34 来源:
分享:

“老慢支”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简称,是冬季中老年人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多因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愈转变而来。凡是1年当中有咳嗽、咯痰3个月,连续发作2年以上便可认为是“老慢支”了。本病的产生是由于感染、理化刺激、过敏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长时间作用的结果,据统计,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病发率为15%~30%左右,常表现为咳嗽、咳痰,或伴随气短、喘息等,本病进1步加重者可并发肺气肿、肺心病等。冬季气候寒冷,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导致“老慢支”复发加重,因此,冬季是“老慢支”患者难过的关卡。

本病急性发作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以应用抗菌素医治,但仍然容易因寒反复发作或因寒加重。实践证明,中治疗防结合、标本兼顾,具有调理免疫、止咳化痰和御寒防复发的良好效果,特别是其整体辨证、扶正固本的“未病先防”的治未病思想对本病越冬防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因此,本病发作期细菌感染时1方面抗菌消炎,同时应积极配合辨证中药医治;对无明显细菌感染的老年人及减缓期预防者,主要采取中医调养的方法,或服用煎煮汤剂,或应用熬制膏方,平时也可选用固本药膳,围绕体质调养扶正,以到达治养结合、消除病症、避免复发的目的。

若以咳嗽发作为主者,则可从“热咳”(咳嗽、咯痰稠粘或黄、舌苔黄)、“寒咳”(因寒致咳、咯吐白色泡沫痰、或有怕冷)、“燥咳”(干咳、咽燥、舌苔干燥)的不同特点着手,分别予以清宣(麻杏石甘汤、华盖散)、温宣(麻黄汤、或麻黄附仔细辛汤)、润燥(桑杏汤、或清燥救肺汤)等方法医治;待咳嗽消除即分别予以温养肺气(玉屏风散、参苏饮、沙参6君汤为料制膏),或健脾生金(理中6君子汤为料制膏)调养预防。

若以咯痰为主要表现者,则可从“寒痰”(因冷咯痰、痰白而稀、怕冷)、“湿痰”(痰白量多、易于咯出、每因食生冷则多)、“燥痰”(痰粘如丝,或夹血丝)、“热痰”(痰黄而稠、或有腥味)“咸痰”(痰稀而咸)的不同特点着手,分别予以温化痰饮(小青龙汤)、燥湿化痰(2陈汤合3字养亲汤)、润肺化痰(瓜蒌贝母散)、清肺化痰(清金化痰汤)、益肾化痰(金水6君煎、黑地黄丸)等方法医治;待咯痰消失即分别予以健脾助运以堵生痰之源(6君子汤、理中汤为料制膏),或采取补肾温煦助气化以绝生痰之根(桂附8味丸、金水6君煎为料制膏)调养预防。

药膳可以根据“老慢支”患者的不同体质分别选用以下方法调养:

(1)山药橘皮炖猪肺:取山药30克、橘皮10克、生姜6片,猪肺100克,加上调料炖烂食用,具有健脾养肺化痰作用,适合于肺脾不足(气短、乏力、受凉咳嗽)类型的老慢支患者预防;

(2)党参胡桃蛤蚧粥:取党参粉30克、胡桃肉30克、蛤蚧粉10克,粳米200克。先将粳米加适当水煮成粥,加入党参粉、胡桃肉、蛤蚧粉搅匀稍煮便可食用,具有益气补肾纳气防喘的作用,适合于肺肾不足(动则喘促、腰酸、怕冷)类型的老慢支患者预防;

(3)百合沙参玉竹羹:取百合30克、杏仁10克、沙参15克、玉竹30克,加水熬制成羹食用,中医帮助“老慢支”患者过冬,具有补肺养阴、润燥润肠作用,适合于肺阴不足(干咳、口唇干燥、舌苔干少、便秘)类型的老慢支患者预防;

(4)黄芪西洋参炖乌骨鸡:取生黄芪35克、西洋参15克、黄精20克、乌骨鸡半只。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,切块,放砂锅中与洗净的黄芪、西洋参、黄精共炖,待鸡肉熟烂后,加调味品,便可饮汤食肉,具有益气固表、增进免疫作用,中医帮助“老慢支”患者过冬,适合于肺气不足(易于感冒、怕风、自汗、乏力)类型的老慢支患者预防;

(5)枇杷叶川贝炖梨:取枇杷叶20克、川贝母5克、鱼腥草30克、白萝卜30克、新鲜雪梨1只、共炖食用,具有清肺润肺、止咳化痰作用,主要适合于老慢支患者平时痰多粘稠、咽喉干燥、因痰作咳者。

另外,老慢支患者应当绝对戒烟,中医帮助“老慢支”患者过冬,注意保暖御寒,凌晨喝些姜枣茶,晚上选用慢支温肺散寒泡脚方(干姜15克、艾叶30克、肉桂6克)煎汤泡脚(每晚20分钟),中医帮助“老慢支”患者过冬,对预防虚寒体质的老年“老慢支”患者安全过冬有积极作用。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