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暖防凉燥试试登高!

2017-09-14 05:48:09 来源:
分享:

生命在于运动。常常呼吸1下大自然的空气,对身体有极大好处。中医认为,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,因此,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,凡起居、饮食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“养收”这1原则。

《年龄繁露》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的意思有2:1是秋分这1天24小时昼夜均分,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。2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4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当中,平分了秋季。

在昼夜均等的节气,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,使机体保持“阴平阳秘”的原则。秋分后空气干燥,容易引发干咳、声嘶、皮肤干裂、大便燥结等“秋燥症”。“秋燥症”分温燥和凉燥,秋分前暑热未散,多见温燥;秋分后气温速降,寒凉渐重,多现凉燥。秋燥温与凉的变化,还与每一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。要防治凉燥,除饮食上多喝水,吃清润、温润的食品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等,平时还要坚持锻炼身体,提高抗病能力。秋季锻炼,保暖防凉燥试试登高,重在益肺润燥,如练吐纳功、叩齿咽滋润燥功。

1场秋雨1场寒,秋季气候多变,让人不容易适应,病毒乘虚而入,令人致病,尤以呼吸道疾病与胃肠道疾病多发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得了慢性胃炎的人,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早晚外出要增加衣服。

登高解秋愁

《素问·4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秋3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以养“收”气;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白天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,可开窗使空气活动,让秋杀之气荡涤暑热留在房内的湿浊秽气。晚上应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,避免秋风流窜使脾胃受凉。

在精神养生方面,秋季气候渐转干燥,日照减少,气温渐降,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,故有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之言。所以这时候,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,保暖防凉燥试试登高,减缓秋日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。处事要看到积极的1面,多登高远眺,让忧郁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。

天高气爽,是展开各种运动的好时机,可外出登山、慢跑、漫步、打球、游泳,或练5禽戏、打太极拳、做8段锦、练健身操等。在进行“动功”锻炼的同时,保暖防凉燥试试登高,可配合“静功”,如6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、内气功、意守功等,消息结合,动则强身,静则养身,则可到达心身康泰之功效。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