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我们正在处于水深火热当中,煎熬在1年中最热的季节,大暑是夏季最后的1个季节了,出了高温还有多雨,专家提示,高温多雨的气候要注意预防中暑的产生,虽然高温不1定会中暑,但是做好预防措施还是有必要的。
1、高温、高辐射
此情况主要是指温度很高、日照非常强烈、湿度小,也就是俗称的干热。此时,由于太阳强烈的照耀和较高的温度会致使身体中的水分大量散失,当水份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时,就非常容易导致中暑的产生。
2、高温、高湿度
此情况为夏季最多见的湿热天,高温加上湿度大,使得人体不能正常的排汗,而且此时,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,心输出量增加50%~70%,因此可以使心衰的产生率增加1倍,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.5倍。
产生中暑的气象条件
中暑的产生不但和蔼温有关,还与湿度、风速、高温环境、劳动强度、曝晒时间、体制强弱、营养状态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,三伏天易中暑 想要避免重在预防。
引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,但是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。根据气象特点,可将产生中暑现场吝啬候分为两类:1类是干热环境,这是以高气温、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,三伏天易中暑 想要避免重在预防,环境气温1般可较室外高5⑴5℃,相对湿度常在40%以下;另外一类为湿热环境,即气温高,湿度高,但辐射热其实不强。由于气温在35⑶9℃时,人体2/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,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湿润,汗液则不容易蒸发。
据实验,导致中暑产生的条件:①相对湿度85%,气温30⑶1℃;②相对湿度50%,气温38℃;③相对湿度30%,气温40℃。
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3级:
①先兆中暑。高温环境中,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昏、耳鸣、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4肢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,体温不超过37.5℃;
②轻度中暑。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,同时体温在38.5℃以上,并伴随面色潮红、胸闷、皮肤灼热等现象;或皮肤湿冷、呕吐、血压降落、脉搏细而快的情况;
③重症中暑。除以上症状外,产生昏厥或痉挛;或不出汗,体温在40℃以上。
相关新闻
上一页:六招防癌 晒对太阳有效预防皮肤癌
下一页:预防冠心病 运动饮食按摩齐上阵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