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中国血脂异常显现出“3低1高”的局面:低知晓率、低检测率和低达标率,但病发率高。有数据显示,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达标率为50%,很多人难以降至70毫克/分升的理想值。其中,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达标率更低。但恰正是这类人,产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极大。
专家介绍说,造成达标率不理想的主要缘由之1,在于患者没有采取积极、公道的药物医治。
大量临床证据表明,为了防治冠心病,应首选他汀类降脂药。这类药物单独使用时,有1定的局限性,高血脂患者 不能只服一种降脂药。如应用中等剂量以上后,不良事件产生率就开始升高。高龄,特别80岁以上的患者,女性,体型瘦小、衰弱,合并多种靶器官侵害,使用多种药物,处于围手术期者,适用贝特类、环孢霉素药物或饮食,出现肝酶损伤、肌痛无力的比率高。但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强化治疗,若单纯依托大剂量他汀类药物,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产生。
另外一方面,血脂异常的致病机理很多,目前较明确的,包括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增加,和其在小肠吸收增加。他汀类药物能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。但与此同时,人体肠道会防御性地多吸收胆固醇。如此1来,高血脂患者 不能只服一种降脂药,功过相抵,胆固醇水平降落有限,医生不能不加大用药剂量。
因此,对需要强化降脂,或是单用他汀类药物降脂幅度不理想的患者,治疗应“强强联手”,高血脂患者 不能只服一种降脂药,联合应用他汀类和依折麦布。这好比治理沙尘暴:他汀类药物能禁止胆固醇构成,犹如“植草”,避免水土流失、构成风沙;依折麦布可以阻挡胆固醇吸收,就像是“种树”,以拦截咆哮而来的风沙。这能避免大剂量单1使用他汀类药物,可能导致的副反应。
1般认为,“有效”的降脂方案应当在用药4—6周内,使总胆固醇水平下落20%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至达标,即70毫克/分升,或降幅超过50%。且病人耐受性好,不良反应少,不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。如果效果不明显,就要推敲加量、换药,或联适用药了。若经治疗,血脂已降至正常或达标,就需要继续按此剂量用药。除非血脂已降至很低,1般不减少药量。长时间连续用药时,每3—6个月复查血脂,高血脂患者 不能只服一种降脂药,同时检查肝肾功能和测肌酸激酶。
相关新闻
上一页:冬季家长必学的饮食避寒法则
下一页:冬季长晒太阳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
相关问答